邯郸广电融媒体记者李佳琦报道:
1分钟内穿戴整齐出动、高空索降救人、高空灭火……拥有“十八般武艺”的消防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。今年26岁的吴迪是复兴区消防大队建设大街中队的一名副中队长,自2011年从事消防工作以来,他始终积极向上、敢打敢拼,用奋斗书写无悔于青春的华丽篇章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复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建设大街中队,一起认识这位可爱的消防员。
顶着炎炎夏日,记者走进建设大街中队,见到了刚刚出警回来正在带队训练的副中队长吴迪。“快一点,再快一点,马上就要破自己的纪录了!”吴迪向队员们大声说道。为了提高一秒钟的成绩,每一个训练科目他都要重复千百次。一秒钟对普通人来说简单,但是对于消防员来说很难。为了能够让队员们提高救援速度,这些“逆火英雄”们每天都要进行训练。
吴迪对记者说:“不能因为刚出完警,今天很累,就不训练,这是不可以的,因为你也不知道,下一刻会有什么样的险情在等着我们。一分钟对于大部分人是短短的60秒,但是对于消防员却有足足的60秒。我们分秒必争。”
每天除了带队员的日常训练外,吴迪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训练计划,每天200个仰卧起坐,100个俯卧撑,和杠铃推举。最初这样的体能训练,会使他两臂红肿酸疼,身上的伤痕越积越多。但是常年的训练已经让他习惯了这样的强度。吴迪说,只有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,业务技能才会日益精湛,才会在命悬一线的危机现场化险为夷。
作为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队伍。每天训练过后,吴迪都会带着几名队员,进行理论学习。有时会拿着预案单位的消防疏散图,讨论出警方案。有时会组织观看救援视频,增强专业性。他深知只有通过走这种专业化、职业化道路,才能快速高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。
90后的吴迪有着与同龄人不相符的成熟。从事消防工作以来,面对出警的危险和训练的辛苦他从未后悔过。他告诉记者,他的父亲曾经从事消防工作有20余年,从幼时起身受父亲影响的他,就想要当一名消防员。自从有了这份信念,吴迪一直在努力。直到2011年,他加入了消防员的行列,从那一刻起,他真正明白了消防员的使命。
穿上战衣,踏上战车,水枪是手中的“武器”,云梯是肩上的“翅膀”。警铃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。青春有很多种样子,但是吴迪说他很有幸,他的青春有穿火焰蓝的样子。
职业的崇高感源于血与火的洗礼,源于生与死的较量。吴迪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建设大街中队的队员们先后参与处置了辖区多起警情,并跨区域增援寿光救灾,中队党支部先后被授予“优秀基层党组织”红旗党支部等称号,中队的荣誉室内一面面鲜艳的锦旗和证书,也向人们诉说着这支年轻队伍的赫赫战功。
吴迪对记者说:“当真正踏入消防队伍的大门以后,我才明白消防工作不只是一份荣誉,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使命,每当挽救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时,面对群众感激的目光,就感觉自己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有人问我荣誉感怎么体现,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,因为这份职业、因为肩负的使命、因为我是人民的消防员。这份使命感已经刻在每一名消防员的骨子里,永远也不会变。”
记者手记:
在建设大街中队的20多名队员中,有不少都是跟吴迪一样20多岁的大男孩,他们远离父母、远离家乡,只为守护复兴区的安宁和祥和。与同龄人相比,他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,时刻面临紧张的备战和无法预知的危险,用行动诠释着对百姓的忠诚。70年岁月流淌,时代在变,社会在变,队员们的面孔也在变,但唯一不变的,就是他们的初心,一直向人民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。
(编辑:李佳琦)